|
天外传说
相传在远古的时候,每年南海涨春潮时,观音菩萨便带弟子到天涯海角,接受水族的朝拜。观音菩萨见南蛮之地虽然风光秀丽,可惜人烟稀少,便向玉皇大帝启奏,要从宫中选出一对金童玉女下凡到南蛮之地繁衍人类。玉皇大帝准奏,并令观音菩萨操办此事。一天,被选中的金童和玉女,在莲花坛前得到观音菩萨的口谕后,很是高兴,便双双走出南天门。但是金童和玉女年纪小,十分贪玩,今天到天池去游游,明天又到瑶台去玩玩,下凡的事竟抛在了脑后。
一天,观音菩萨跟踪察看金童和玉女,见他俩在银河畔伤心流泪地看了“牛郎织女隔江河”,转身要去蟾宫探望“寂寞嫦娥”时,便呷了一口宝瓶里的圣水,自东向西喷出一条彩色绚丽的七色拱桥。天生好奇、贪玩的金童和玉女见罢,便双双抢着登上七色拱桥,这头游游,那头荡荡,好不快活。不到半个时辰,两人又嚷嚷着变换法儿玩耍,并约定:以彩桥中间为界,金童向西,玉女向东走去,到了彩桥尽头再转回来,看谁见到的奇景多。观音菩萨听罢,又施法把那五彩缤纷的鲜花向彩桥两头撒去。正沿着彩桥西去的金童和东去的玉女看到眼前漫天的鲜花,高兴得追呀追,沿着七色拱桥追到了下界南蛮地带。
金童发觉自己下了凡间,正想转身返回天宫时,发现彩桥已无影无踪。这边金童急得跺脚呼叫:“大地大地,彩桥何去?我要回天,会我玉女!”那弼村的土地公听见,忙冒出来回答:“金童金童,彩桥已逝。要你留下,这是天意!”金童再问,土地公不再搭理他,一头钻入地里去了。金童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只知道哭。金童哭呀哭,足足哭了三七二十一天。金童哭累了,便坐下望着苍天,看看能不能见到玉女,就这样望穿了双眼,最后变成了雷公岩。传说现在雷公岩上那两个黑森森的石洞,就是金童的两只眼睛。
向东走去的玉女也和金童一样下到了凡间回不了天宫,也是哭得死去活来。那蒙村土地婆出来安慰玉女时,只见她躺倒在地上,仰望青天,不住地呼喊:“苍天苍天,桥何不见?还我金童,交结百年。”玉女也是哭了三七二十一天,最后变成了雷婆岭。传说雷婆岭上那道一百八十丈长,二十多丈宽,三十多丈深的石沟,便是玉女呼天叫地至死也合不拢的嘴唇。
民间风俗
金童和玉女死后,他们的幽魂双双升到天堂。因为记取好奇贪玩带来的深刻教训,他们一改过去的性情。凡是风和日丽、人们自由自在生活劳动的日子,金童玉女就躲在天庭深处;每当黑云遮天时,他们就脚踏铜鼓,你呼我叫地出来嬉闹,人们看到的闪电雷雨,就是他们激发出的一串串闪光的爱情火花,和挥洒着的欢喜若狂的泪雨。
玉女留在人间的化身——雷婆岭,千百年来一直受到当地民众的崇拜。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镇龙乡那蒙村附近的壮民会成群结队地结伴登上雷婆岭,在石街(沟)里举行舞龙、舞狮、放花炮、唱采茶歌等活动。还有不少祈求生子的善男信女在石街里烧香、点蜡烛进行祈祷。傍晚散场回村时,不论男女老少,不是采一把紫兰草回去煮水洗身,便是扯上一把山芝麻回去烹茶。传说,这一天,雷婆岭上所有的草木都是能消灾去祸的灵丹妙药。而在百济乡那弼村边的雷公岩,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这一天也一样热闹,未婚男青年三五成群地登上雷公岩顶,唱山歌以求偶,别有一番情趣。
雷婆庙摩崖石刻主要在雷婆岭顶北面的大裂隙内。裂隙长约50米,高约7米的两侧岩壁上,附近有铁灵树,榕树,樟树等。据《雷庙碑记》载:每逢五月初五,群贤毕至,少长成集,乘兴而游乐。同时,进行有关道教礼事活动,事后便在摩崖上刻石留念,这种活动始于清嘉庆二十四年(公元1819年),一直延续到至今,石刻所反映的多数是赞誉风景,亦有歌公颂德等内容。如“胜似桃源”、“名山仙洞”、“德著明峰”、“道大德宏”、“坪岭围歼塞敌胆,汉林鏖战破妖园”等等。该石刻面积约有350平方米,共计43幅,最早的是清嘉庆已卯年(公元1819年)刻的延续下有道光,直幅,圆幅,扇形,对联式等。其中横幅占90%,最大一幅长3.18米,宽1.24米,最小一幅是圆形,直径长0.46米,有正楷、行书、魏书、隶书等字体,最大字体是53×49c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