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响最后的集结号 ----寻访、关怀广西抗战老兵行动
今天的我们还能做中国人, 是因为他们在当年选择成为中国魂。 然而我们中的大多数人今天在坐享 似乎理所当然的和平生活的同时, 却忽略了这样一个本不应该被我们忽略的现实—— 他们中的“幸存者”也许仍然生活在你我的身边! 他们中的很多人不但没有得到英雄的礼遇, 相反生活极其困顿、晚景凄凉! 他们正不断在漠视中孤寂地消逝并将最终全部消逝, 没人听见他们的沉重叹息, 和历史的泣血悲鸣…… 他们是——抗战老兵!
八年抗战,广西各族人民同仇敌忾,全省共征兵120多万人,出兵之多仅次于四川,而按人口所占比例出兵率则为全国第一。因为灵活、顽强、敢拼敢死,桂军官兵被称为“猴子兵”,在大江南北的各大战役中,到处都可以看到他们瘦削却坚定的身影,他们是侵略者最惧怕的敌人,他们用惊人的毅力和忍耐证明:这样的人民无法用恐怖压垮,这样的民族不能用武力征服。8年间,45万铁血桂军将士长眠于中华大地的青山绿水中。而历经战火洗礼幸存下来的数十万广西抗战军人,大多隐落在广西各地的城乡中,默默的度过他们的余生,然后黯然凋零。
“援助广西抗战老兵志愿者行动”成立于2006年6月,作为全国性的关爱抗战老兵志愿者行动的一部分,我们以“珍存广西抗战史料,弘扬八桂爱国精神”为宗旨,积极开展“寻访、关怀广西抗战老兵”的公益行动。截止目前,已经探访慰问超过300名抗战老兵,给予数十位贫困老兵物质上的资助。目前记录在册的广西范围内健在抗战老兵约150人,按比例估算,整个广西目前还有300-500名健在抗战老兵。他们正在以惊人的速度离去。 @kn0f`
抗战老兵是一个特殊的英雄群体,正日益凋零的他们理应得到我们的尊敬与铭记。寻访和关怀抗战老兵是一项与死神赛跑的刻不容缓的公益事业,具体活动内容包括:
1.寻访、慰问隐没在我们身边的抗战老兵,赶在他们离世前为他们送去物质与精神的关怀。 2.收集、整理老兵们的口述历史,挖掘抢救抗战史料,为万世留存。 3.在节假日或方便的时候去探望老人。 4.对生活困难的抗战老兵给予一定的经济援助。 5.为抗战老兵实现其最后的心愿。 朋友,如果在您的身边或者家乡,有这样的抗战老兵,请您与我们联系,让这些饱经风霜的抗战老兵得到来自民间的最后敬意!同时我们也呼吁媒体和更多的爱心团队加入我们的行动,寻找到更多还没有被发现的老兵,倾听他们的战争和人生故事,我们当下的迫切目标是希望能给与那些历经磨难的老人一点生活上的帮助以及心灵、精神上的慰藉,让他们在人生的最后岁月里能感受到社会的温暖,而更长远的意义则在于警示我们的后人勿忘国耻,铭记国魂。 我们关怀抗战老兵的范围包括:在1931年至1945年的抗日战争中,被编入战斗序列或其他军事单位担任战斗人员或从事文职 、后勤、情报、医疗工作,并实际参与了包括前线、后方及沦陷区对日伪直接或间接军事行动的中国军人。因志愿者的力量有限,各种地方自卫队,游击队等则暂时不在我们关怀的范围之内。 我们的联系方式: “援助广西抗战老兵”QQ群:113270221 144457366 联系人:周珂:13807717921 肖楠:1378821988
周仕源: 94岁,少年时就读广州国立美术专科学校学习绘画,抗战爆发,弃笔从戎,就读黄埔军校。后加入46军175师525团,在钦州,灵山一带抗敌。70年代妻儿去世,90年的时候女儿去世,变成孤寡老人。社区五保户,靠低保为生。
余国清:
92岁,中国远征军71军28师迫击炮兵。参加惠通桥战斗。在惠通桥被炸毁后,身负重伤在死人堆中躲藏了10多天才逃离了日军控制区。后加入汽车兵团第10团3营7连1排1班,不久调到炮兵12团开车。现独居桂林,每月1000多元退休金。军人荣誉感极强,每次照相或有志愿者探访,都穿上志愿者捐赠的有抗战老兵字样的风衣并挂满纪念章。走路,站立都是尽力保持军姿。
秦桢庆: 1943年在湖南祁阳加入炮兵第1旅(旅长廖志坚)补充团当炮兵,1944年考入黄埔4分校20期炮科。 老人隔段时间不见志愿者去看望他,哭着打电话问志愿者是不是不再理他了,志愿者赶去看望他,走的时候老人流着泪拉着志愿者的手舍不得让我们离开。
志愿者成了他屈辱一生的最后希望。
赵南翔:
这也许不是他的本名,上海南翔是他的故乡。1937年16岁因家人被日机炸死,在上海参加淞沪别动队,在敌占区参与暗杀日本商人,汪伪汉奸。后来改称国民党军事委员会苏浙皖忠义救国军。后随部队到广西修铁路而长居广西,孤寡一人,领劳改农场退休金住在养老院。上海成了他记忆中再也回不去的遥远故乡。 方汉民:
97岁的孤寡抗战老兵,毕业于黄埔四分校19期步科,1939年参加桂南战役,担任白崇禧宪兵连长,在昆仑关坚攻中担任向导、传令、督战的责任。有个女儿,但因历史原因早已断绝往来,不再相认。老人靠低保为生,一直借住南宁人民路北二里亲戚家一楼狭小的过道内,现在因生病生活无法自理靠志愿者出资送到了老年公寓生活。 黄海潮:
1938年加入广西学生军,1940年进黄埔4分校18期,1943年加入74军57师(余程万虎贲师)参加常德保卫战,辎重营排长,身边战友几乎死伤殆尽。部队被打散后,他回到桂林,加入131师391团,参加桂林保卫战,从七星岩后岩冒死突围出去幸免毒气杀伤。孤寡一人,手脚皆有残疾,现借住侄儿家,五保户,每月仅有105元生活费。
陈瑞贤: 131师师部通讯员,参加桂林保卫战,在阚维雍师长身边工作。被打伤小腿后,靠战友抬着他突围出城而幸免于难。退休后因行动不便生活在养老院中,2011年12月19日下午3点,志愿者络腮胡在收到北京爱心人士为抗战老兵捐赠的轮椅后,马上送到养老院并协助老人坐上新轮椅。下午4点半,志愿者向老人告辞,5点05分接到公寓负责人电话:老人坐在轮椅上安详离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