邕宁论坛-邕宁地带网-www.yndd.cn
标题:
中新社通讯:现代壮语l流行歌曲在乡间农田里飘放
[打印本页]
作者:
sawcuengh
时间:
2009-7-12 13:04
标题:
中新社通讯:现代壮语l流行歌曲在乡间农田里飘放
中新社南宁六月十三日电 题:壮语歌曲在乡间农田里飘放
作者:方靖文 许晓明 廖汉波
广西一群壮族青年正用自己的方言为载体,以当地曲调为元素进行壮语流行音乐创作,藉此方式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上开辟了一条新路子。动听的壮语流行音乐也时常在广西的农田与乡间上空飘放。
“大人见大人说壮语,儿童和儿童却用汉语沟通,外孙回乡下见到自己的姥姥,开口却说汉语……千百年来,咱们壮族就在此地耕作生息,每个人回到自己的村子,祭拜祖公还要下脆呢,哪能够将自己祖宗的语言象抛灰一样丢弃?”这是广西壮学专家潘其旭对记者哼起的一首壮语流行音乐。歌名是广西德保县壮族青年黎威杰演唱的《当代天保》。音乐的歌词,表现了现代化冲击下壮族年轻人对母语流逝的反思。
壮语流行音乐,指用壮语演唱的原创歌曲,是在传统壮族音乐元素基础上,运用现代流行电声音乐重新创作和演绎的流行壮语原创歌曲。主要曲调来源于广西桂西的德保、靖西、那坡、田阳、平果等县的壮族山歌、南路壮剧、巫调等,歌词则以有代表性的桂西文化符号如火塘、侬智高、布洛陀、木棉树为素材。壮语新歌的创作者和歌手也多生于斯,长于斯。
壮语新音乐的发展经历了从翻唱到原创、从地下到大舞台、从“自娱自乐”到商业运作的过程,引起传媒、学术界的关注。壮语新音乐的兴起与“壮族在线”网站的发展密不可分。二00三年初,网站“壮族在线?僚人家园”论坛上,有人提出以壮语创作流行曲的提议,此举得到了不少壮学爱好者的积极响应并付诸实践。
二00四年十月,“壮族在线”开始推出了黎威杰的网络壮语新歌专辑《音陀螺》。之后,去无方向、凹凸乐队、突围乐队、哈嘹乐队等多个歌手和乐队的壮语音乐作品如雨后春笋般陆续与网友见面。二00五年春节,“壮族在线”网站站长廖汉波又发起了“贝侬”( 贝侬:壮语,即兄弟姐妹、亲人同胞之意)歌会的乡村巡演之旅,德保县、靖西县、田阳县、平果县等成为了最大的演绎舞台之一。
歌会让观众耳目一新,熟悉的山歌、壮剧、“末伦”曲调经过现代电声音乐的演绎,最基层的壮族乡民们不仅没有反感,反而更陶醉于本土文化现代化后的狂欢中,不少乡民还掏钱购买《贝侬》CD回家欣赏。如今,在乡间田头,《德保情歌》、《壮家娃》、《红枫之约》、《梦火塘》等壮语新音乐成为名副其实的“流行歌曲”。
二00六年春,“壮族在线”推出了史上首张壮语时尚音乐网络专辑《黎巍.音陀螺》,目前已经超过二十万的点击率。二00八年八月,由中国唱片广州分公司出版的首张壮语新音乐合辑《贝侬》于当年 “文化遗产日”正式面向全球推出。合辑收录了《感恩布洛陀》、《壮家娃》、《德保情歌》、《梦火塘》、《红枫之约》等十五首歌曲,其中八首为纯壮语版,七首为壮汉双语版。截止到目前,《贝侬》销量首期发行的三千套专辑已经售罄,网站点击率目前也紧逼十一万次。
成立于二00三年七月的哈嘹乐队是壮语流行音乐发展中的佼佼者。这只“由学生、文工团演员、工人,有的还是一线的电工、钳工”(央视主持人董卿语)组成的队伍,来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壮族嘹歌的故乡平果县。二00七年十一月,哈嘹乐队首次把平果“嘹歌”送上了世界著名的音乐殿堂悉尼歌剧;二00八年三月,央视“青歌赛”响起了哈嘹乐队的《月亮》;同年十月,哈嘹乐队在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开幕式上正式亮相。
“壮语流行音乐作为一项文化自觉行为,其学术意义及社会影响远远大于娱乐性。”潘其旭说。潘其旭认为,由于急剧的现代化的冲突,承载了壮族思维、文化传统的壮语山歌似乎要成为渐渐远去的记忆。广西壮语流行音乐通过方言流行歌曲的传唱,不仅仅保护了壮语,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多元性作贡献,更重要的是通过歌曲唤起族群文化记忆、重建文化意识、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它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上开辟出的一条新路子。
更多评论请看:僚人家园
http://www.rauz.net/bbs/dispbbs. ... ;amp;replyID=164673
作者:
孤松
时间:
2009-7-12 23:13
广西壮语流行音乐通过方言流行歌曲的传唱,不仅仅保护了壮语,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多元性作贡献,更重要的是通过歌曲唤起族群文化记忆、重建文化意识、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它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上开辟出的一条新路子。
欢迎光临 邕宁论坛-邕宁地带网-www.yndd.cn (http://yndd.cn/)
Powered by Discuz! X3.2